父亲在孩子成长的3个阶段里必须要做的3件事!
当我把孩子们的餐具都洗好时,一个小男孩正好在我身边。我请他帮我整理餐具,没想到却遭到了这个小家伙的严词拒绝。他一本正经的说:“不,我不能帮你做这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是女人做的,我爸爸从来不做这些事情。”
你看,这就是父亲的作用。
一个刚刚有性别意识的小男孩,就已经主动模仿父亲的行为,他不自觉地把父亲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自己的父亲很少帮妻子做家务,那么当母亲要求男孩帮自己做家务时,男孩就会理所应当的拒绝。

父亲的行为,是孩子价值感方向的体现。
如果说细腻、温柔的母爱,可以让孩子得到满足感,那么博大、粗犷的父爱,便能让孩子找到方向感。
父亲的使命与母亲的使命一样,都很艰巨。

在孩子的不同时期,父亲一定要做好这三件事,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1.幼儿期:帮他们完成对母亲的依恋
“母亲的爱让我们迷恋,但母爱过度的爱却会使一个男孩长不大,使他永远停留在小男孩的状态。”

有很多孩子,他们不喜欢与别人接触,整天寸步不离母亲,甚至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整天跟在妈妈后面,不肯去学校。

心理学研究证实,这样的男孩长大很难融入集体,而且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做其它事情,常常会被强大的自卑心包围。
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没有很好的完成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这个时期最需要的是,让他们从对妈妈一个人的依恋中走出来,开始接纳爸爸和其他人。
这一时期,爸爸的任务是艰巨的,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父亲的关爱意味着一种特殊的意义。

当他们学会接纳爸爸后,才会更容易接纳其他人,才更容易融入集体。
曾在网络上听到过一位成年男性讲过的事情:
我的父亲将近70岁,我们有一次一起翻那些老照片。忽然翻到了我3岁时的那张照片:父亲抱着我把我举过头顶,我脸上的笑容很灿烂,也很自豪。
之后,父亲第一次跟我谈起了他与他的父亲之间的关系:“我的父亲从来没有抱过我,我甚至都没有在他的腿上坐过......”说到这里,父亲已是泪流满面了。
我深深地感受到,即使现在父亲快70岁了,但他仍对小时候父亲没有抱过他而感到遗憾。

那么,父亲应该如何向儿子表达关爱之情呢?
还是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小男孩自己的心声吧:
“我喜欢爸爸带我出门,这样我会因为爸爸在身边而感到自豪!”
“我喜欢坐在爸爸的腿上,让他不停的颤我,有他那大大的手掌扶着我,我一点也不害怕。”
“我喜欢爸爸把我举过头顶,这样我能感觉到爸爸的力量,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力大无比的神仙。”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让儿子成功地摆脱对母亲的依恋也不难。

当然,这事儿一定要爸爸配合:在显示自己男性力量的同时,对孩子多些关注和细心。
2.儿童期:明确规矩,培养自控力
一位幽默的父亲曾这样说:“要想和儿子很好的相处,一定要学会摔跤。”

这个父亲想要表达的是,男孩喜欢父亲和自己打成一片。其实,这也是很多心理学家都爱研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父亲和儿子在一起总喜欢打打闹闹,甚至打成一团呢?
心理学研究表示,男孩在和父亲的打闹中学到的东西,对他们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和父亲的打闹中,爸爸能让他们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规矩的。

小空四岁时,我喜欢给他挠痒痒,他也喜欢我这样做。
每当我做出动作时,我们父子俩就会围着整个房间跑来跑去。
但有一次,我看儿子躺在床上,便过去给他挠痒痒。
那天他也许不高兴,他没有像平常那样“咯咯”笑,而是狠狠地踹了我一脚。
我被儿子的反应惊呆了,但我并没有冲他发脾气或是指责他。而是平静地说:
你受了伤会痛,爸爸受了伤也会痛,如果爸爸受了伤,那以后就不能陪你玩儿了。所以,我们要制定一些规矩,不允许使劲踢人,打人或是抓人,你能做到吗?
儿子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我看他在点头。

其实,父亲与男孩相处的过程,就是向他们传输各种基础规则的过程。
每个孩子生理上都有与生俱来的破坏性,如果对这种破坏性和攻击性听之任之,任其发展,那么往后孩子便会越发暴力且不受控制。

但如果家长对他们的这种破坏性和攻击性进行强行压制,那孩子天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欲望就会逐渐泯灭。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们规则是什么,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行为的“度”。在这一过程中,男孩学到的不仅仅是生活技巧,还有自控力。
逐渐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了。
3.青春期:让他们感到道德约束的力量
大家都说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变“坏”,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是否变“坏”,与他们是否与父亲在一起有很大的关系。

人类行为学研究表明,劳改所里80%的“少年犯”都属于这一种情况:他们要么没有父亲,要么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要么就经常得不到父亲的关注。
由此可见,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父亲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时刻束缚着孩子的行为。

孩子进入青春期,母亲的管教似乎已经对他们不起作用了。有时,为了让母亲看清这种局势,他们甚至常常向母亲的权利挑战。

这时候,父亲需要做的是与母亲站在一起,两个人用同样的态度教育孩子。在尊重女性方面,男孩需要父亲给他们做出榜样。
当然,要想让青春期的孩子认同家长的教育,父亲必须要和母亲达成统一战线。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父亲的态度一定要真诚。

如果父亲并不想帮助妻子,而是逢场作戏式,那男孩就会越来越不尊重母亲,甚至还会越来越多地向母亲的权利发出挑战。
其实,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不是母亲的力量变弱了,而是男孩的“翅膀”硬了。
这时候,他们需要父亲给他们约束的力量,并为他们指引方向,所以,在这一阶段,孩子是否会变“坏”,大部分原因取决于父亲。

教育孩子这件事儿,从来都是父母双方的事情。
妈妈细腻温柔的爱给孩子安全感,而父亲博大粗犷的爱则给孩子价值感。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分享给身边的家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