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爸妈学堂 - 名家谈教育 - 正文

很多时候,我们爱孩子,习惯了竭尽所能事事代劳;却忘了,要放开手让他们独立做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最近,00 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曾健宇暑期做家教挣了 3000 元,其中一部分用来交学杂费,剩下找父母“借”。
父亲曾说:你 18 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
除了日常开销,他还计划每月存两三百元做创业基金,打算大学期间做程序开发赚生活费。
其中一个网友说:借不借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电梯里,一名男子摆弄了几下指纹机,突然暴力拆卸指纹机。
他妈妈全程没有阻止,只是轻轻拍了几下,然后静静地看着。
物业发现指纹机被拆,逐一排查,最终找到他们,要求赔偿。
这位妈妈将儿子护在身后,先百般抵赖,等证据摆在眼前时,她开始大声喊:他才 23 岁,他还是个孩子。
有网友吐槽说:再过 10 年,这小子把你家拆了,他妈妈报警。
警察叔叔说:“没事啊,他还是个 33 岁的孩纸。”
武志红老师在《巨婴国》中说:巨婴,即成年婴儿。身体上,是成年人了,而心理发展水平,却还是婴儿水准。
短片中男主早起赤裸半身,大喊“妈”。然后,妈妈帮他把衣服穿上。
在家,除了玩游戏,什么都不干,连平时的吃饭和刮胡子都需要妈妈来帮忙。
作家刘墉说:孩子不懂得珍惜,因为他已变成笼子里的小鸟,天天等你喂。他无法独立,觉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时候就该喂他。
却忘了,要放开手让他们独立做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老爸不会做饭,儿子远程订好他爱吃的鸡胸肉,还特意叮嘱先喝点牛奶麦片。
老爸点不燃柴火,着急抓狂,儿子一旁安慰说:没关系,有我呢,多大点事啊。
有网友吐槽:明明是 58 岁老父亲带娃上节目,可最后承担起生活重担的却是年仅 19 岁的儿子徐菲。
之前看《妈妈是超人 3》,被霍思燕的教育方式圈粉了。
霍思燕说,她教育嗯哼的秘诀就是偶尔撒撒娇,说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作家李月亮曾说: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是培养出会与世界相处的孩子。
父母越“强”,孩子越依赖;父母越“弱”,孩子越独立。
这种情况,表明孩子安全感不够。这个时候越逼孩子独立,他们越依赖父母。
我见过一些父母不忍心看孩子哭,每次出去上班都是偷偷溜走。
李开复在《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书中,讲到一段让他记忆犹新的事情。
上小学时每天都有校车接送,但父母还是雇了一辆三轮车来接送他,目的是为了让他多睡一会儿。
李开复现在仍清楚地记得,自己放学后看到母亲时,内心的欢喜和安心。
每次,他都飞奔过去,迫不及待地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分享给母亲。
因为这份安全感,即使他十一岁去美国当留学生,内心却从未感到孤独。
知名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说过:父母的职责,就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孩子将来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是他们敢于向外界探索的心理基础。
前不久,一名男孩和妈妈逛商场不小心打翻了手里的粥,粥洒落一地。当时商场工作人员说:我们会打扫干净。
但孩子的妈妈要求孩子自己收拾地面,对儿子说:自己做的事要自己承担责任。
舍得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这样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一定不会差。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而孩子的责任感都是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父母应通过鼓励和引导,让孩子学会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方法,而不是事事代劳。
刘墉说: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培养了他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
虽然你很清楚这件事该如何做,但也要给孩子一个机会。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孩子没有父母想象中那么软弱,他们也在不断地学习,慢慢强大起来。
父母无论多爱孩子,都没有办法陪伴他们走完下半场的人生。
真正的爱孩子,是懂得体面退出孩子的生活,教会他们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由 宝贝集结号 作者:棉花糖 发表,其版权均为 宝贝集结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宝贝集结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