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你的嘴!“我们买不起” 是对孩子的耽误!
即使你还没有开始正式向孩子传递与金钱,或者与理财相关的信息,他们也将不可避免地从每天的生活中。
下面是你往孩子大脑中,可能“存储”过的4个常用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让孩子产生误解,又要如何才能尽快“取走”那些歪曲的理解!
“我们买不起!”
孩子误解有理:不管你的出发点如何,在你并非一贫如洗的情况下哭穷,会让孩子误以为你在杜绝他的贪婪。成人也不一定能明白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今天买不起?永远买不起?又或者你只是不想在这上面浪费钱?
父母正解之道:列一个每月开支计划(哪怕是比较粗略的),可以让全家人坐在一起,大家轮流说自己特别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们列出来。然后每月划出一笔钱,轮流帮大家实现愿望。这样的好处是,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得到奖赏的机会,而节约和等待并不会削减得到心仪已久的礼物时的兴奋。
即使年幼的孩子会列上诸如:城堡、彩虹之列超不现实的礼物,但最终还是会在父母的解释后放弃。所以说,对孩子进行金钱和责任教育,永远不会太早。
“宝宝,要什么只管跟妈妈说”
有的父母的确过于疼爱孩子,逛商店时,孩子就像有了金手指一样,指哪打哪。
孩子误解有理:这样肯定会宠坏孩子。如果孩子认为,钱总是会有的,而价格从来都不是问题,那么他在以后的人生经历中将很难获得动力。他会觉得生活得好是理所当然,不好就是别人欠他的了。
父母正解之道:如果不花钱为孩子买他们喜欢的玩具或者礼物,就表示爱的不够,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只有当你先改变观念,不再把花钱和爱划等号的时候,才能真正改变这种行为。
与此同时,尝试让孩子远离诱惑,也是当下必须要做的功课。不要随便送孩子礼物,带孩子一起去商场时,也要事先约定好只买购物单上列出来的东西。
“妈妈不工作,怎么给你买礼物啊”
孩子误解有理:不管你是因为对工作的热爱,或者经济压力迫使,对于“工作狂”妈妈,孩子们只有一个理解--“她不肯陪我”。
父母正解之道:不要认为这是孩子不懂事的表现,这只是他的视角而已。告诉孩子,你知道“宝贝希望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能更多点”,然后可以立刻计划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没有电话,也没有email。
“别告诉我别人有多少玩具,对你来说,这些足够了”
孩子们串门之后,总喜欢告诉妈妈,邻居家有多少玩具。敏感的父母很喜欢说,“你是不是又想买新玩具了,你的玩具已经够多了。”不过,这时候小朋友的脑子里早已浮现一整床玩具的画面,爸爸妈妈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孩子误解有理:对父母来说,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买那一两样东西,而是一听到孩子说这种话,就过于机警地、条件反射式地害怕: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贪婪。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如果你过于急切地否定孩子,这会让他感觉受挫、委屈,因为他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妈妈会对她这么生气。
父母正解之道:管住你的嘴巴!当女儿兴高采烈地跟你讲述邻居家的玩具时,不要过分敏感;当你又忍不住想给她灌输沉溺物质生活的害处前,请在心中默默数秒,平静地听完孩子究竟想说什么。
最后一件事是,讲道理要适可而止,别没完没了的。今天,讲完玩具就够了,其它更多、更复杂的大道理,在明天、下星期、甚至十年后,你大有发挥的空间。
文章来源:萌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