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爸妈学堂 - 宝贝成长 - 正文
昨天下午带孩子们在楼下玩的时候碰到一件引人深思的事情。
“奶奶,这几天为什么这么热呀?”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男孩仰着头满脸期待地看着奶奶问道。
“什么为什么这么热,夏天就是这样子的啊。”奶奶很不情愿地回答着小朋友这个奇怪的问题。
“因为热,就会出汗啊。小小年纪哪那么多为什么?去玩滑板车!”奶奶很不耐烦地往外推小男孩,让他去玩滑板车。
也许在小男孩幼小的心里他不明白,奶奶为什么不让他问问题,又为什么不帮他耐心解答心中的疑惑。也许他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又或者他心中已有答案,但是想知道对不对。
生活中有太多的大人会像上面那位奶奶一样,觉得孩子问问题太无聊太幼稚,对孩子的问题感到厌烦,根本没有心情去理会。
当孩子不断向我们提出问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孩子已经进入了“逻辑思维敏感期”(3-4岁)。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就是不断追问“为什么?”“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感到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总是想打破沙锅问到底。
当我们一次一次地向孩子解答时,孩子开始出现了逻辑思维。正是通过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这一时期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这份珍贵的好奇心,如果家长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时家里有一套百科全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时孩子的认知速度是事半功倍的。
其实每个孩子对他接触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十分好奇,总想要去深入地了解。当然他就会问问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只是由于孩子知识的匮乏、认知的不足,导致他们天生就会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会不断地向大人提出疑问。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由此可见,孩子爱问问题是好事,证明了孩子有求知欲,好奇心强。而好奇心是孩子所有能力发展的源泉。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
就像我家小宝现在三岁多,每天都会问我很多的问题:“妈妈,为什么天会黑啊?”
“因为太阳落山啦,它要下班回家啦。”我会耐心地回答他。
“那太阳落到哪座山了?它的家在哪里呀?它下班是回家睡觉了吗?”小宝的问题像鱼儿吐泡一样地不断往外吐。
“嗯,落到西边很远的一座山了。它的家在天边很远的地方呢。”我依旧耐心地答到。
面对小宝这样没完没了地提问,老母亲表示有些招架不住,我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一定要回答小宝的问题呢?我可以反问他呀,看看他的小脑袋瓜里会装着什么样的答案。
只见他抬起头看了看天空,想了想,最后兴高采烈地说:“它是坐着会飞的挖土机回家的。”
真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是如此的脑洞大开,完全超出我的想象!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孩子提的问题,并且不要给出标准答案,其实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都可以有无数答案,父母可以试着问问孩子自己的想法,或者跟他一起去寻找答案。
现成的答案反而会束缚孩子的头脑,让他失去思考的动力。父母在与孩子的日常对话中要引导孩子去提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形成主动观察、归纳思考和提问的习惯。
如果父母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大部分孩子在小时候非常喜欢提问题,但是长大后就不怎么提问了,这是他没问题了吗?显然不是,是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没有重视他们所问的问题,导致他们长大就失去了提问题的兴趣。
无论孩子提的是什么问题,父母都应该正确对待,不应草草了事。遇到实在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让孩子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的未知和疑问,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提问是孩子的一种学习方式,父母要做到支持和鼓励,充分利用他对未知的热爱,让孩子享受探索事物并得出结果的乐趣。
爱提问反映了孩子对事物观察的仔细和热爱,提问可以促进孩子思考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想象力。
1.利用孩子的提问,父母可以反问孩子,以提升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天气晴朗的某天下午,我决定走路送睿睿去上学,走着走着睿睿突然说:“妈妈,太热啦!”
看到这一幕,我就问睿睿:“你是不是特别的热呀?那么妈妈问你,除了可以把外套脱掉,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他想了想说:“有呀,还可以沿着树荫走,也可以躲到妈妈的伞底下一起呀。”
还没等我开口,他接着又兴奋地说道:“我想到了,如果是在家里的话呢,可以开着风扇或者吹着空调,还可以去冲个凉!”
“是哦,我怎么没想到呢。还有吗?”我表现出兴奋的样子接着问。
“嗯,这个办法也不错。还有吗?”我试图挖掘孩子更多的创意。
睿睿若有所思地想了想,最后面带微笑地对我说:“妈妈,明天我们还是骑电动车去上学吧。”
看着孩子专注于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模样,我倍感欣慰。
孩子在面对妈妈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时,思维正在迅速发展。
记得作家龙春华龙老师有一次就跟六岁的儿子小龙之间来了个一问一答的畅谈模式。
为了考验小龙,龙老师接着问:“如果一个小男孩欺负小女孩,你会帮谁?”
龙老师:“如果一群小男孩欺负一个小女孩,你会怎么办?”
龙老师笑着说:“当然不会,但警察叔叔会教育他们哦!”
龙老师又问:“如果一群男孩欺负你喜欢的女孩,你怎么办?”
龙老师:“你不能把女孩单独留下,因为她一个人的话,会有危险!”
龙老师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激发了小龙的责任感,也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面对孩子的提问,父母真的不懂,孩子也许就能给你答案
某天下午送睿睿去上学的路上。睿睿突然对我说:“妈妈,你知道硬币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吗?”
“不知道呀,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 我如实地回答。
“哈哈,我知道为什么,因为如果做成方形的话,它的角就会扎到手,就会弄出血来,还可能会扎烂别人的钱包,还有裤袋,如果扎烂了裤袋,这个硬币就会跑掉了,那不是白费努力了吗?”睿睿一副振振有词地说到。
我不禁感叹,这或许是孩子给我的最好答案。如果不是他今天突然这样问我,我还真没有想过硬币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
通过和孩子谈话,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充分发挥他的探索精神。
小宝突然问:“妈妈,你知道蚊子为什么这么喜欢咬我吗?”
被他这么突如其来的一问,我不知所措,于是反问到:“那你觉得呢?”只见他歪着脑袋想了想:“我猜它们是近视眼,晚上看不清楚,以为我们是好吃的面包啊。”
我笑着说:“嗯,有这个可能哦。那你觉得蚊子最喜欢吃什么呢?”
“火龙果,因为我喜欢吃火龙果,身上有火龙果的味道,所以它们就喜欢来咬我的,对吧?”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愿孩子们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最耐心的解答,愿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并得到父母的真心赞许!
本文由 宝贝集结号 作者:棉花糖 发表,其版权均为 宝贝集结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宝贝集结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