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都不写了,你还学个什么劲儿?
信奉快乐教育的家长们,希望孩子学习不辛苦也能成功。
“减负”政策,助长了佛系家长的洒脱,却给明白的家长们画上了加号。
1
小外甥今年上二年级,他所在的班级,没有一本课外辅导书。
本来,老师还想给孩子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可以让孩子多见见题型,多多练习。
在家长群里征求家长同意,没人反对。等过了一段时间后,老师被群里的一位家长举报了,痛斥老师为学生增加负担。
于是,学校给所有的一二年级的班级下达指令:今后取消家庭作业中的书面作业,不购买任何课外辅导资料。
这下,孩子们可以好好“减负”了。
洒脱的家长觉得:真好!孩子不用每天写作业到很晚了!
明白的家长开始恐慌:孩子不写作业,怎么巩固学到的知识?怎么温故而知新?
期末测试的成绩出来以后,全年级的成绩分级化特别严重。
成绩好的依旧很好,成绩差的比原来更差。
小外甥的成绩是属于稳定优异的。因为这段学校减负的日子,他爸妈丝毫没有松懈。只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他们相较之前又多花了几分心思。
到家后的半小时用来温习今天的功课,该去的补习班、兴趣班一个都不落...
你洒脱的举报,是徒增那些真正为孩子好的家长的负担。
孩子不写作业拿什么温习今天所学的知识?
孩子不写作业怎么巩固记忆?
二年级的孩子都不写作业了,你是想让孩子今后的字都跟毛毛虫一样在纸上爬吗?
那这减去的一系列负担,家长只能在放学后一个个补回来。
所谓的“减负”,无疑是给明事理的家长们增负。不仅是经济上,更是精力上。
2
有一个故事就很好的讲述了这个现象:
一群人穿着统一配发的跑鞋,在布满石头、荆棘的路上拼了命地赛跑,因为后面有一只老虎,要吃掉跑的最慢的十个人。
旁边的县太爷看着大家跑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没有力气了还要咬牙往前冲,顿时心生怜悯,大声宣布:
王家庄的王二傻子心想,没有鞋,在这路上跑两步,就得扎得脚破血流,这样大家都能休息了吧,以后再也不会这么累了,县太爷真是英明,县太爷真是仁慈。
然而,王二傻子很快发现,很多人没有理解县太爷的苦心,还不守信用,趁休息的时间,自己买了跑鞋接着跑,好让别人喂老虎。
自己不跑吧,稳打稳地要被老虎吃掉,毕竟负虽然减了,老虎的饭量没变,还是要吃掉十个人。要跑吧,那鞋贵的要死,自己不吃不喝半年才能买一双。
于是王二傻子,省吃俭用咬咬牙买到了双草鞋,特别笨重,跑不了几步还要被扎一下,但为了不葬身虎口,王二傻子只能一瘸一拐地跑下去。
看着钱家大少爷穿着自己买的跑鞋,又轻便又结实,跑的跟飞似的,王二傻子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聪明的你肯定看出来了,这条路是应试教育,老虎是没人能消灭掉的存在:欲望。这群人就是现在的学生,县太爷是规则的制定者,跑鞋就是师资。
那么,请问,县太爷的怜悯,真的让这群人轻松了吗?
3
这个话题,一直都是一个历史难题。
但空爸想说:减负不能被偷换概念,对孩子来说,求知探索并不是负担。
最近空爸和同事聊起到底要不要留作业,到底该怎样减负的时候,大家的观点都大同小异:减负,可以减;但作业,一定得写。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学习里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但这些一刀切的决策,确实影响了我们教育变通的方式。
我们要学会的是:张弛有度,不刻意施压,不随意减压。
从没有想过不写作业或者少写作业能让孩子学习变好,相反,那减掉的“负担”,家长得考虑孩子去打游戏,看电视,玩耍,还是上补习了?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啊!”作业是巩固学习的方式,不写作业的话,孩子怎么能记住自己所学的知识呢?
不布置作业的最大优势是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