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不是姥姥的义务,而是额外恩赐。
桌上是丰盛的饭菜,切好的水果,旁边,她的妈妈抱着闹觉的娃踱来踱去,毫不厌烦地哄着……

她说:「坐月子才一个月,我老公已经胖了3斤,自己胖了10斤。」
「因为我妈在,我才可以安心坐月子,我的任务就是吃吃睡睡当奶牛。」
是啊,我们的妈妈,养大了女儿,又来帮我们带娃。她大包大揽,把所有的活都扛了起来,不辞辛苦,从没半句怨言。
小时候,妈妈是我们的依靠,长大了,妈妈依然是我们身后那面屹立不倒的墙。
只要妈妈在,我们做儿女的从来就不会惊慌。

当时她刚好怀上孩子。
生活一下子陷入窘境,过度劳累和焦虑让她身心疲惫,她萌生了一个想法——不要这个孩子了!
也许是母女连心,妈妈从老家赶过来看她。
在得知她的现状后,妈妈说:「咱们家乡有句老话,每个奔生的孩子,都会自带口粮。孩子生了自然就能养大,再说了,不是还有妈嘛……」
闺蜜一下子泪崩了。

他们小夫妻才没有了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在外打拼,生活已然有了好的起色。
妈妈带娃,心疼的是女儿,成全的是女婿,稳定的是一个家。
虽然妈妈不是超人,可不管发生多大的事情,只要妈妈在,就没什么怕的。

即使你做了妈妈,也永远是妈妈眼中的孩子,虽然妈妈一天一天苍老,但只要她在你的身边,就会豁出老命守护着你。
这世上,能够无怨无悔帮着带娃的,应该只有妈妈吧?

据调查,我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人,在城市里,有将近一半的孩子,由姥姥照顾着。

有她在,我觉得做什么都安心。
尤其是突然加班,哪怕再晚,一想到家里有人等着我,有一盏灯为我亮着,心里就会暖暖的。
我曾经以为,自己的家也是父母的家。
可时间长了,我慢慢发现,我妈在我家过得并不自在,她始终像个「客人」。
一起吃饭,她总是抱着个饭碗,让她多吃点菜,她就说吃饱了;
家里买的水果零食,不塞给她,她从不好意思主动去拿;
即便孩子睡了,她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我们一回来就立刻起身;
偶尔饭烧焦了,她会轻轻地叹口气,唉!老了不中用了,又浪费了东西……
那个在年迈的时候挤进女儿家里的妈妈,并没有享福,只有无尽地付出。
我却是个粗心的女儿,都没注意,什么时候妈妈那秀丽的脸庞爬上了皱纹,她的鬓角染上了白发……
她每天忙忙碌碌,尽心尽力地带娃,我却连句好话都未曾说过。
可谁不是一边嫌弃自己的妈妈,一边又离不开她呢?

就像作家巴尔扎克说:「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
因为她不想让她年轻时吃的苦、受的罪让你再受一遍;
她不想让她的外孙、外孙女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孤零零地呆在家里;
她最不想的,是你为了带娃放弃了工作,手心向上被人嫌弃……
妈妈能帮我们带娃,只是因为我们是她的孩子!

我曾经流着泪看过一个短片叫《妈妈的妈妈》,这个几分钟的视频,写尽了北漂老人的心酸。
原来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妈妈带孩子有着那么多的坎坷和无奈。
饭做好了却被女儿告知回不来,让她带着娃先吃;
年纪大了不会使用电子产品,打电话求助,收到的却是一阵忙音和冰冷的自动回复;
孩子半夜发烧,捂被子发汗,被埋怨固执:「我压力这么大,你到底是来帮我的还是……」
想跟去医院,却遭到了拒绝:「您别去了,去了还得照顾你……」
终于在女儿走后,一向坚强的妈妈失声痛哭……
可是想回家的妈妈最终舍不下女儿和她的孩子。
「天伦之乐就是如此,有烦恼,有无奈,有误解,还有希望,这就是中国的父母,孩子在哪家就在哪。我们必须负重前行,才能有孩子们的岁月静好。」
这就是我们父母心里最真挚的话。

我们一直以为我们是孩子就无限索取,诸多要求,却忘了她也是第一次做姥姥,忽略了她的感受。
带孩子,真的不是姥姥的的义务,而是妈妈的额外恩赐。
她奢求的不多,就是能跟你聊会天,吃顿饭,仅此而已。

「妈妈,你知道我要生孩子了吗?」
「不知道,真的吗?!太好了。」


而每次「初见」,外婆都开心地忍不住抱抱小婴儿。有时候刚抱到怀里,转眼又忘了这是谁。
女儿说:「我希望我的宝宝长大后能看到,外婆对她的到来有多开心,多爱她。」
你看,母爱,就是忘记全世界,都忘不了你!
俗话说「有妈才有家」,我们之所以过得轻松,是有人帮我们承担了那份艰难。
我们从未让他们骄傲,他们却待我们如宝。
我们的父母大多用尽自己的一生,来照顾陪伴我们,他们的世界,小到只有自己的儿女,即便老了也会拼尽全力来爱我们。
总有那么一天,我们面对心爱的人离去,都无能为力。
所以趁他们还在身边,能表达的爱意,绝不要含蓄,能做到的陪伴,绝不要迟疑。
文章来源:育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