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垃圾、下跪、打耳光、脚踹——孩子遭受校园暴力该怎么办?

校园暴力,是存在于每个学校里的黑暗面,此话并非空穴来风。

据统计,平均每100个成年人里,便有70多名曾遭受过校园暴力的侵害。

由于社交网络的火爆,近年来关于校园暴力的报道层出不穷。

打耳光、脚踹:

先不说那些围观和施暴的对象,对于站在角落里毫无还手之力的孩子来说,这该对他的心灵造成多大的痛苦和伤害。

有孩子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伤害,选择结束自己幼小的生命:

稚嫩的拳头捶打在同样稚嫩的身体上,两者的性质却完全相反。

肆无忌惮挥洒愤怒的施虐者,唯唯诺诺承受伤害的受虐者。

这些可都是些未成年的孩子啊!

遭受校园暴力的伤害,除了身体的红肿疤痕,还有千疮百孔的幼小心灵。

未来的大部分时光里,这些孩子必定活在校园暴力的阴影中,无法自拔,也自此封闭自我。

我们在愤慨的同时,也在思考:为什么那些孩子一动不动的,任拳头在其身上肆虐呢?

这便是身为父母的我们需要思考的。

空爸想问各位父母一个问题:如果,遭受校园暴力的,是你家的孩子,你会作何感想?

我想你一定忍不住握紧拳头,虽然对方是未成年人,你也想抄起家伙去教训那些“小流氓”,以牙还牙;

或者怒斥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还手?

但这些,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问题的根源,一定是出在父母的教育身上。

只有调整我们的思路,才能更好的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的发生。

1.偶尔把孩子当成大人看

也就是把孩子当成具有独立思想的人来看待。

把自己放在和小孩平等的位置上,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让孩子更好的表达,拥有自己的主见。

跟孩子讲讲社会上一些小孩遭受到不好的事情的案例,用家长的语言润饰过后,再告诉小孩,以及该怎么应对。

这样,当孩子在遭遇危险或是不好的事情时,便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拿定主意,最大限度的避免在外受到伤害。

2.树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试想,当孩子回到家后跟你说:“爸爸(妈妈),我被我们班同学打了!”

你愤怒至极,自己的心头肉被别家的孩子欺负,嘴里却说:“你怎么这么胆小,为什么不打回去?”

于是,当孩子再次遭受校园暴力的伤害时,必然会选择默默忍受。

等承受不了的时候,也就是孩子放弃自己的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这便是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感的过程。

孩子不愿意和你分享他遇到的所有或好或坏的事情,而是统统憋在心里。

无论是校园暴力,还是其他的任何事情,都应该结合第一点,让孩子表达,而父母更应该做的是给孩子提出建议,而不是斥责孩子所犯的错误。

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往往比父母斥责孩子的错误要管用的多。

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信任感是:无论你发生了什么,都有爸妈在!

3.让孩子知道受欺负后该怎么处理

一定一定,要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让孩子知道,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欺负了自己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当孩子融入学校的环境中时,他一定会有种种独立的想法。

很多时候,他们觉得校园暴力本就是大人不能插足的事情,但我们,一定要逆转孩子的观念。

当预感校园暴力的发生时,先走为上。告诉孩子,比起逃跑,承受校园暴力遭受的伤害要大的多!

发生校园暴力时,在学校一定要告诉老师,回家后一定要告诉爸妈。独自承受不是英雄,大人的介入才是更好的处理方法。

如果身边没有人帮助,找机会抓紧报警!

当遭受校园暴力的第一时间里,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要害位置。

当孩子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时候,他可能受到的伤害便会大大降低。

4.时刻关注孩子的异常

小孩不能很好的隐藏自己的情绪,所有的喜怒哀乐统统都会写在脸上。

不管是明显不明显的情绪,我们都应该重视。

发现这种异常情绪后,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把发生的事情讲出来,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当然,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参考上文的三点,这样便能最大化解决问题。

孩子可能不会是施暴者,但随时都有可能是受害者,校园暴力就是这样的存在。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孩子别怕,无论什么时候,爸妈都在!

很多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让孩子走向极端的暴力,我们这些育儿有方的父母,就更需要学会如何保证自己的孩子不受到伤害。

这是我们应该做,也必须做到的。

预防校园暴力的第一步,便是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如果你有收获,就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家长吧!

1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