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男孩,也该夸夸他!

我真的很厉害!

这是最近小小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爸爸,我厉害吧!”

当他把篮球努力地抛起来,幸运地够着篮板时,他会自豪地跟我说。

我看到他满脸的嘚瑟,心想,不能让小子骄傲。

“这没什么呀!你投一个球进去试试。”

 

六岁多的他还很难把球抛到成人的篮球架上。

所以注定他会被打击。

 

“打击打击也好,知道还要继续练习。”我这样想着。

可是结果呢,他抛了几次就垂头丧气,不玩了。

 

晚上,跟他一起练习围棋。

没想到他进步很大,我一不小心输掉了第一盘。

“真不错啊!进步这么大!”

一听我这么说,小家伙劲儿更大了。

冲完凉后又拉着我说要下几盘。

 

看来是我的夸奖让他的信心更足了。

 

我总觉得爸爸跟儿子之间总是有一种天然的竞争关系。

小家伙总是会跟爸爸比。

倘若爸爸高高在上或者对孩子冷嘲热讽。

也就是常常说的“打击”教育。

我看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和消磨他们的兴趣。

但是这其中的度,真的要把握好。

 

还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要多夸夸他们。

而孩子长大了就不需要夸,反而要多打击孩子,发展孩子的逆商。

我也是如此,觉得小小鱼马上要读小学了,多打击打击。

结果很多时候事与愿违。

总结一番下来,发现孩子大了,也要多“夸”才行。

 

2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渴望被肯定的小孩。

有一个朋友说,真的很奇怪,每次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就,就会有意无意地跟妈妈提起。

虽然他知道妈妈不会夸他,只会跟他说还不够,要努力,别骄傲,要谦虚。

 

好像从小到大都这样。

 

他说读书的时候数学成绩一直不好。

但三年级的时候他努力了一把,从及格线直接跳到了80分。

他那天觉得自己读书的劲儿都足了很多。

 

因为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自己的进步。

所以他非常兴奋地跑回家,告诉了妈妈这个消息。

 

没想到妈妈连问都没问一句。

直接说了一句:考80分就高兴啊,有本事考一个100给我看看啊。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个的情形,孩子就算考了90多分回去,希望得到父母肯定的时候,有的父母却说“没什么高兴的,为什么你丢了那几分?”

 

孩子做了自己的一把小弓箭,就跟父母分享,父母却说“这些有什么用啊,净鼓捣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考高分才有用啊。”

……

 

所以朋友说一直很自卑,跟妈妈有很多的关系。

他说就算妈妈从来不夸自己,可自己每次都希望妈妈肯定自己。

当加了工资的时候,他不是好好犒劳自己,而是赶紧打电话告诉妈妈。

可内心还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为自己感到骄傲。

 

小时候渴望妈妈夸夸自己,没有得到满足。

成年后真的会有同样的渴望。

 

心理学发现:越是得不到父母肯定的人,希望获得父母肯定的心情越强烈。

而且不管年龄如何,境遇如何、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这种渴望都会存在。

 

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如果没有肯定自己的孩子。

那孩子的内心永远有一个口子。

 

特别是被否定后的“无价值感”会终身相随。

而有些不好的标签,更是让孩子自卑。

3

唠叨和责骂往往不如正面的“夸夸”孩子有用。

 

在《窗边的小豆豆》里。

图书的作者,也就是“小豆豆”的原型黑柳彻子说:“你真是个好孩子!”这句话改变了她的一生。

 

小豆豆虽然被学校退学了,但是她的妈妈一直没有唠叨责备过她一句。

 

妈妈没有把退学的事告诉小豆豆。

 

妈妈知道,即使说了她也弄不清自己哪儿不好,再说因为这些事让小豆豆背上思想包袱也不合适,还是等长大了再告诉她吧!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很多的优点。

只是很多时候被严格的父母给忽视了,而缺点却被放大又放大。

 

比如小豆豆很多的优良品质——善良、热情、同情心、诚实。

 

就算小豆豆不断惹祸,老师还是不断地对她说着这句话:“小豆豆,你真是个好孩子。”

 

于是,她的心中一直怀着“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觉得自己确实是个好孩子。

恐怕连校长都不会想到,他的这句话,成为对小豆豆一生的激励。

 

父母的喋喋不休和不信任,给孩子贴上标签,是孩子一生的噩梦。

而父母的肯定、支持和鼓励,往往给孩子无穷尽的力量。

 

4

明白了鼓励和夸赞的力量之后。

怎么“夸”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因为很多不适当的“赞美”和“夸奖”给孩子带来的负面作用不亚于打骂。

 

每次聚会或者在一起玩耍,就会听到一些人夸孩子:

“你家的孩子真聪明!”

“宝宝是最厉害的!”

“你是最棒的!”

 

孩子们得到了鼓励,乐滋滋的。

很多父母都觉得这样能够让孩子更自信。

但很多时候问题也跟着来了。

 

比如孩子去了幼儿园,没有得到老师的夸赞,就会觉得失落,觉得老师不爱自己。

甚至不想去幼儿园了。

 

特别是一直被捧着的孩子,遭遇了挫折,他们的失败感会更强烈,就好比飞得越高摔得越疼一样。

 

最后孩子会因为害怕失败,怕别人会怀疑自己不聪明,所以选择不尝试。

不去读书,避开考试和竞争,寻找家庭的庇护,寻求赞美和肯定。

 

比如有很多父母,特别是老人,会夸“宝宝是世界上最棒的,最聪明的!”

结果孩子有一天到外边一看,这么多孩子比自己厉害。

去了学校一瞧,老师天天夸这个夸那个,却不曾夸我。

于是沮丧、厌学,渴望回到家里这个有人夸的环境。

 

这样就会害了孩子,他们会变得不再努力,甚至自己欺骗自己,不愿意接受现实。

这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所以不要给那些“华而不实”或者“虚情假意”的夸奖。

 

那父母可以怎么夸?

父母要夸孩子的具体行为,和他付出的“努力”。

比如孩子自己独立吃完了饭,或者独立完成了家务。

或者帮助了其他的小朋友。

 

这时就去放心的夸夸:

“宝宝能自己吃完饭,妈妈觉得你很厉害呦!”

“今天的地板拖得不错,真棒!”

“你能帮小朋友的忙,是非常好的行为,妈妈为你点赞!”

 

请记得:孩子需要父母看见自己的努力,真诚地为自己鼓劲,竖起大拇指来肯定。

不管他是还在蹒跚学步的孩子,还是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孩子。

都需要父母的看见和肯定。

文章来源:养育男孩

本文由 宝贝集结号 作者:棉花糖 发表,其版权均为 宝贝集结号 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宝贝集结号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8

发表评论